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方寸车票藏故事 渐远情愈浓!

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方寸车票藏故事 渐远情愈浓

时间:2025-10-11 12:31:04 来源:十万八千里网 作者:休闲 阅读:161次

10月1日起,纸质正式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

方寸车票藏故事 渐远情愈浓

近期,火车“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”的退出话题冲上热搜,引发关注。历史据中国铁路发布消息称,舞台自10月1日起,车票藏故全国铁路客运领域将全面启用电子发票,事渐不再向乘车旅客提供纸质报销凭证。远情愈浓从此,纸质正式那承载无数故事的火车方寸纸质火车票,终将化作一代人珍藏心底的退出集体记忆。

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方寸车票藏故事 渐远情愈浓

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方寸车票藏故事 渐远情愈浓

陈春治收藏的历史纸质火车票

一纸车票 浓缩跨越千里的亲情图卷

在泉州市鲤城区金山社区,80岁的舞台陈春治老人抚摸着自己留作纪念收藏的火车票,感慨万千。车票藏故从2009年到2019年,事渐一沓沓字迹模糊的蓝色旧票与字迹清晰的粉色高铁票整齐排列,串联起泉州与杭州的双城故事,构成了一张清晰的亲情地图。

“你看,这两张是2009年的,从福州往返杭州,当时泉州还没有直达杭州的动车票,我要从福州换乘。”陈春治说着,指尖轻柔地划过票面,仿佛能触碰到那10年间的奔波与期待,陷入了回忆。据老人家介绍,她的儿子在杭州工作30余年了,这期间,她和老伴几乎每年都会去看他。每一次去杭州,儿子都会带着他们周边自驾游,千岛湖、奉化溪口等景点都去过。留着这些车票,是为了纪念家人一起去过的地方,也是她和老伴晚年生活里最温暖的回忆。“这每一张票,都是我们在一起快乐时光的印记。”陈春治轻声地说着。

陈春治介绍,国内比较热门的旅游景点她大都去过,跟旅游团去的时候,不会特意留下火车票。她感慨道:“这些留作纪念的火车票,就是我的‘回忆存折’。去年,我又去了一趟杭州看儿子,可惜当时没有取纸质票做留念。”

方寸之间 映照出行方式的时代蝶变

陈春治老人的“回忆存折”,也是无数国人的情感共鸣。在社交平台上,关于告别纸质车票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榜,引发了如潮的怀念。不少网友发起一波回忆杀,纷纷晒出了纸质火车票及分享背后的故事。

网友“Hanrosxin”发文感叹:“还是蛮感慨的,每次出去旅游完都会去打印火车票留作纪念,以后只能在手机上看到了。”另一位网友“好大的奕”发文:“刚实习那会儿,365天基本上都在出差,也因此家里留有许多当时的高铁票、飞机票、大巴车票等,现都收藏在老家的一个铁盒里。其中包括以前上学时候的高铁票、从连队复学回来的火车票……每次过年回老家,我会打开盒子看一看,通过那些皱巴巴的票面,好像又再次看到当初那个赶飞机、高铁的自己。那时候在高铁上改方案,在机场熬夜等延误的航班,第一次独自去陌生城市的手忙脚乱,所有的这些,好像都悄悄封存在那薄薄一张纸里……”

与此同时,有网友热心做了“收藏必囤电子化攻略”,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保存电子车票,让记忆永不褪色。也有不少网友表示“自从电子化以后再没取过纸质票。”“自己只在需要报销的时候才会取纸质票。”

据了解,我国火车票“无纸化”变革从2018年就开始了。2018年11月,海南环岛高铁率先试点铁路电子客票;次年7月,电子客票试点范围扩大,成渝高铁沿线13个车站被纳入其中;2020年6月,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推广实施,乘客可持有效身份证件“一证通行”,也是从那时起,纸质火车票也逐渐标注“仅供报销使用”几个字。

方寸车票,终成历史。但告别,不是为了遗忘,而是为了更轻盈、更便捷地抵达未来。纸质火车票退出舞台,它所承载的一个个关于爱与奔赴的故事,依然在列车每一个出发与到达之间,生生不息地流淌。(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龚翠玲 受访者供图)

(责任编辑:探索)

相关内容
  • 《震耳欲聋》口碑大爆,檀健次演技破圈,大V们100%推荐
  • 全球多家厂商上调存储芯片价格,股价大涨超100%!“超级周期”来了?
  •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 泉州项目入选第二批名单
  • 永辉超市泉州浦西万达店8月29日调改开业
  • 以军称已有87万巴勒斯坦人从加沙城撤离
  • 最新研究发现土卫二或可支持生命存在
  • “泉州你好·祝福泉州”系列之《清源山》明信片首度亮相
  • 多家银行发布公告:提高动账短信提醒服务门槛
推荐内容
  • 青海湖舰赴南海开展综合作战支援训练
  • 俄总统助理:俄须加速发展海军力量以遏制西方挑衅
  • 华裔新生代丨纸短情长 这位华裔青年在侨批中读懂家国情
  • 重庆、四川加快建设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
  •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今年夏季计划招生近3000人
  • 泉州项目建设“加速度”打造文旅“新地标”